1.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的是( )。
A.经济发展水平
B.社会政治制度
C.文化发展水平
D.教育发展水平
答案:A
参考解析: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
2.“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所反映的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是( )。
A.家庭教育
B.遗传素质
C.社会文化
D.传统习俗
答案:B
参考解析:遗传素质是指人们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点及本能、天赋等。
3.关于班集体的教育作用,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形成学生的个人意识
答案:D
参考解析:在学校教育中,良好的班集体对学生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本题选D。
4.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指导下,我国从清末开始试图建立现代学制。在颁布的诸多学制中,第一次正式实施的是(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答案:B
参考解析: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癸卯学制”,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为指导思想,是我国第一个实施的现代学制。本题考查的是我国近代颁布的学制。注意区分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与第一次颁布的学制,勿混淆。我国第一个颁布的学制是壬寅学制;第一个正式实施的是癸卯学制。
5.在学校教育制度的发展变革中,义务教育制度产生于( )。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答案:D
参考解析:义务教育发源于德国。1619年,普鲁士的魏玛共和国率先尝试通过立法的手段,以国家权力强制全体适龄儿童接受初步的国民教育,规定送6—12岁儿童入学,一般认为这是义务教育的开端。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义务教育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该知识点一般以选择题的方式出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