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资格网

标题: 2020年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打印本页]

作者: 教师资格网    时间: 2021-6-11 18:52
标题: 2020年下半年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
2020下半年小学数学教资面试试讲真题

平移

1
、试讲题目:平移

2
、基本要求;

( 1)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明白平移。

( 2)
要有互动,设置纠错环节。

(3)
要有板书。

(4)
试讲时间10分钟。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
)导入新课

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 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
)生成新知

(1)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
教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讲解概念:

(1)
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教师巡视,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教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2)
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教师巡视。

(3)
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教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
)应用新知

完成教材中的试一试

(1)
学生独立画图。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
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
)小结作业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板书设计】略

题目:圆锥的体积

内容略

基本要求:

(1)
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
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

(3)
教学中要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4)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5 )
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方法。

[attach]127[/attach]
答案
参考解析:







板书设计:略

圆的周长

1.
题目:圆的周长

2.
内容略

3.
基本要求:

(1)
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
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周长与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3)
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周长公式,能正确计算圆的周长;

(4)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案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上课以前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幅图片,大家想不想看呀?(多媒体出示教材情境图)接下来老师想问大家,你能根据图片中的内容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呢?

:绕着圆形花坛骑行一周大概多少米?

教师揭示课题:这个问题提的非常好。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吗?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圆的周长怎么去算?

二、探究新知

(
)小组实验,测量周长

: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圆,以小组为单位,用刻度尺或者卷尺测量圆的周长是多少。测量的结果估读到小数点后两位

学生动手操作,教师适当巡视,点评

:大家都把自己准备的圆的周长算出来了吧?那老师想问下大家,测量的过程都有哪些问题?

:太麻烦了,如果遇到很大的圆怎么测量?

(
)启发引导,理解圆周率

:看来大家都觉得这种办法不是很方便,接下来我们根据自己测量的圆的周长,做实验。请同学们继续测量自己手中圆的直径,并且计算出周长和直径的比值,完成表格。

学生填写表格,并计算周长/直径比值。

归纳:原来一个圆的周长总是它的直的3倍多一些。

:老师告诉大家,其实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有人研究了周长和直经的关系,发现任意一个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的比值都是二个固定的数,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圆周率,用字母π(pai)表示。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的小数,π≈3.14592635......,但是实际用中我们一般取它的近似值,≈3.14

师:大家现在知道圆的奥秘了吧?大家知不知道,其实早在2000年前,我国的数学家就估算出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后来我们国家的数学家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了7位小数,大家是不是更加热我们国的科学文化了?

(
)总结归纳周长公式

:清楚了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以后,那么大家现在可以归纳出圆的周长计算公式了吧?如果用C来表示圆的周长,应该怎么表示这个计算公式呢?

生:C=πdC=2πr

:非常棒,看来大家都已经掌握了,老师为你们点赞。

三、巩练习

用课件展示教材练习题,引导学生使用圆的周长公式计算圆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教师引导学生谈谈这节课学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同学们下课后测量一下自己自行车的直径,如果平均每分钟车轮转19),从家到学校的距离是2000m,大约需要多少分钟?

板书设计:略

观察物理

1.
题目:观察物体

2.
内容:略

3.
基本要求:

(1)
让同学们通过观察和操作感受物体的空间形态;

(2)
试讲10分钟;

(3)
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答案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
)引入新课

故事情境导入。

课件播放:盲人摸象

提问:同学们为什么觉得好笑呢?他们看到的大象真的不一样吗?

预设:这几位盲人只摸到大象的一部分,所以说不出大象的全貌。

引出课题:观察物体。

(
)探索新知

1.
观察活动一

学生活动:将熊猫玩偶放在桌子中间,学生四人一组分前、后、左、右四个方位围坐在四周。

首次观察,每个学生均正对熊猫观察。组内说一说,看到了熊猫的哪一面?是从哪个位置观察的?

全班汇报。指定一组中的四位学生依次说说自己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教师适时点拨。

提问:你们看的是同一个熊猫玩偶,为什么看到的情况却不一样?

引导学生换个位置观察。每组同学按顺时针依次到其他三个位置进行观察。

学生活动:说一说自己观察的位置和看到的样子。

2.
观察活动二

(1)
看一看:对照情境图,先请每组的四位学生都站到小明的位置上,看看小明看到的熊猫是什么样的。再到小红、小芳、小亮所站的位置看一看。

(2)
想一想:请学生静静地想一想上图中的四位同学看到的图是什么样子的。

(3)
说一说:教师在黑板上分别贴出四个不同侧面的熊猫图片,学生说一说下面的图分别是谁看到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相应的图片下板书四位同学的名字。

提问:除了从前、后、左、右四个位置观察,你还可以从什么位置去观察?又会看到什么?(例如,从上面观察,看到熊猫玩偶的头顶。等等)

引导学生理解:同一物体,如果从不同的位置观察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
)课堂练习

连一连:课件出示

)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课后作业:在生活中应用今天的知识,多角度观察物体。

【板书设计】

观察物体

观察的位置不同,看到的形状不同。

分数除法

1
、题目分数除法

2
、基本要求:

(1)
请在十分钟内完成试讲内容。

(2)
教师要帮助引导学生掌握本节内容的重难点。(3)教学中要有师生间的交流互动。

(4)
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的板书设计。

答案
参考解析:
【教学过程】

(
)引入新课

设置情境:淘气家来了客人。淘气拿出4张同样大小的饼来招待客人,如果每2张一份,能分几份?如果每1张一份,能分几份?要求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圆片分一分,列式计算后汇报结果,并提问:为什么使用除法?

预设学生回答:4÷2=2();4÷1=4();表示一个数里面有几个几用除法计算。

追问:那每1/2张一份,能分几份?1/3张一份,又能分几份?要求学生动手分一分,圈一圈,再列式计算,并说明算式的含义。板书课题。

(
)探索新知

师生活动:鼓励学生大胆思考,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式。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完成的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然后小组内展示各自解决问题的方案。

学生分析得出:有4张饼,每1/2张一份,每张饼都可以分成21/2张,4张饼共有81/2张,得到8份,
[attach]126[/attach]









分数的混合运算

1.
题目:五年级《分数的混合运算》片段教学

2.
内容:略

3.
基本要求:

(1)
试讲时间约 10 分钟;

(2)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
教学过程中要有互动。

答案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采用多媒体展示森林公园的图片,同时提出问题:从表格中你能获取哪些数学信息?通过这些数学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
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选择森林部分比草原部分多几分之几?”这一问题。思考:该如何列式计算呢?

(1)
学生先独立解答,再在小组内交流算法;

学生 1:这是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应该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一样,从左往右算就可以了。

学生 2:这是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得先通分。怎样通分好呢?

(2)
小组汇报算法。(教师板书)

(3)
思考:这两种算法有什么不同?你喜欢哪种算法?

师生共同总结: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相同;三个分数是异分母分数,先一次通分比较简便。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1)
出示教材做一做,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快有准。

(2)
水果店运来 吨苹果,吨橘子,吨香蕉,问苹果和橘子的重量比香蕉重多少?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引导学生从知识、方法、学思想等方面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运用今天所学知识帮妈妈解决身边的分数混合计算问题。

六、板书设计:略

圆的面积



基本要求:

(1)
引导学生极限、近似的转化思想

( 2)
试讲过程有板书;

( 3)
十分钟内讲完。

答案
参考解析:
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一只小狗被它的主人用一根长1的绳子栓在草地上,问小狗能够活动的范围有多大?

问题:1.小狗能够活动的最大面积是一个什么图形?

2.
如何求圆的面积呢?

(
)师生互动,探索新知

(1)
引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那么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已学的图形呢?

(2)
实验操作:教师将课前准备好的圆分给各小组(前后四人为一组)。请同学们试试看,是否可以将圆转化成为长方形。

(3)
动画展示:

把圆分成4份、8份,然后拼图。

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相当于圆的半径,它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拼成的长方形的宽相当于圆的半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

当我们把圆平均分得的份数越多,拼成的图形就越接近于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也就越接近了这个长方形的面积。

(4)
得出结论:

1:既然圆的面积无限接近于长方形。那么我们如何根据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圆的面积公式呢?

2:长方形的长、宽与圆有什么关系呢?

再次展示动画。


[attach]125[/attach]


分类统计

1.
题目:二年级《分类统计》片段教学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
试讲约10分钟;

(2)
掌握分类统计的方法;

(3)
要有板书设计。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出示一段校内的活动视频,关闭视频,提出问题图中有哪些人,在做什么?通过问题的形式,一下子无法全部清楚记录下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课题《分类统计》。

二、探究新知

1.
自主探索,整理数据

选择一种分类标准分一分,小组合作完成,并用自己的方法表示结果。反馈结果。

3.
回顾总结

在整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过程中,你有哪些体会呢?

三、巩固练习

1.
分别按照演示和形状整理下图中的物体,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心情怎样?

五、布置作业。

我们生活中也有很多地方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内容,请回家之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将我们的衣服或书籍进行整理分类吧。

六、板书设计略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1.
题目:三年级《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片段教学

2.
内容:略

3.
基本要求:

(1)
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
条理清晰,重点突出;

(3)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4)
教学过程中要有互动。

【试题解析】

一、问题引入

提问1:我们已经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

教师板书: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提问2: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那么相邻面积单位的进率是多少?

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一下面积单位间的进率(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PPT
出示教材中的正方形。

提问1:它的边长是1分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引导四人一小组,动手算一算,做一做。

各小组汇报实验的结果。

提问2:通过上面的动手操作,我们已经知道了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那么同学们再想一想,边长1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你是怎么想的?仿照课本,把思考过程写下来。

学生很快思考得出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提问3:思考相邻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进率有什么不同?又有什么规律?

学生小组讨论归纳得出: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三、巩固运用,实践创新

课后做一做第1题。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课后动手测一测课本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若以平方厘米为单位,又是多少呢?

六、板书设计:

面积单位

1.
题目:三年级《面积单位》片段教学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 1)
试讲时间约10分钟;

(2)
授课需思路清晰有条理;

(3)
结合教学内容,适当板书。

答案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一、问题导入

展示粉红色和绿色的两张大小不一的长方形卡片:

提问:大家能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引出课题《面积单位》。

二、探究新知

提问:谁的面积大?看得出吗?重叠比较呢?

学生思考后得出,用观察和重叠、割补的方法都不能解决这个问题。

:老师给每个小组都发了两个长方形:一号长方形和二号长方形,另外准备了一个学具袋,里面有一些圆片、正方形片、三角形卡片。

现在同学们要借助这些学具去摆一摆,想办法比出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

:你们比较的结果是怎样的?采用什么办法比较出来的呢?引导学生汇报:选择的图形不同,拼摆的结果也不相同;圆片有缝隙

教师总结。

三、巩固运用

课后做一做第1题。

四、总结体会,反思提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引导学生总结,教师进行查漏补缺。

五、课后作业,拓展延伸

将今天所学知识分享给爸爸妈妈听。

六、板书设计:

折线统计图

1.
题目:五年级《折线统计图》片段教学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
试讲10分钟;

(2)
需有师生互动环节;

(3)
能从折线统计图获取数据信息。

答案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播放一段从2001年我们国家就开始每年举办一次机器人大赛。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对机器人感兴趣,并加入到比赛的行列中,参赛队伍也越来越强大,这是2006年至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情况,通过学生并出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都不足以表示其变化规律,引出课题《折线统计图》。(板书课题:折线统计图)

二、探究新知

1.(
)初识折线统计图

:多媒体出示2006-2012年中国青少年机器人大赛参赛队伍相关数据的折线统计图。

:大家观察一下折线统计图的横轴与纵轴与条形统计图一样吗?

多媒体演示,教师边介绍边画点,然后顺次用线段连起来。

(
)认识本质

:通过刚才的绘制过程,我们知道了折线统计图的组成,那你能回答下面的问题吗?自己先想一想,再和小组成员交流,讨论一下。

多媒体出示问题1)多长时间记录一次数据?(2)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多,哪一年参赛的队伍最少?从图中怎么看出来的?(3)线段的倾斜方向与长短可以说明什么问题呢?

2-3个小组代表回答,并给予肯定评价,总结归纳,补充学生回答的不足之处。

(
)绘制折线统计图

:你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绘制出折线统计图吗?

:这是陈东妈妈记录的陈东0~10岁的身高,在教材的没有描点的统计图中绘制。教师示范前2个点的画法,剩余的8个点,请同学们自己用铅笔尝试绘制,然后组内交流绘制时应该注意什么?

:你能从这个折线统计图中给你的小伙伴提出哪些问题呢?

三、巩固练习

1.
出示题目:我国农村居民2005-2011年年人均纯收入情况统计图。

(1)
我国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
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喜欢折线统计图吗?说说你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

回家之后,将你自己零花钱的收入、支出情况,并根据今天所学的内容,绘制一张折线统计图。从图中的信息,你想对自己说什么?

六、板书设计略

轴对称

1.
题目:四年级《轴对称》片段教学

2.
内容:

3.
基本要求:

(1)
试讲10分钟;

(2)
需有师生互动环节

(3)
适当结合板书。

答案
【试题解析】

一、图片导入

多媒体出示多张不同的图片,欣赏这些古建筑等图片?引出课题

二、探究新知

1.
复习旧知

课件出示教材中的10幅图片,这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

2.
自主探索

(1)
课件出示教材例1的图形,这棵小树是轴对称图形吗?你是怎么判断的?

(2)
自主探究,小组交流,看一看,数一数,你发现了什么?

3.
发现性质

课件出示图形,大家用数方格的方法数一数,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吗?在数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

4.
实践操作

同学们用铅笔画出给大家提前发放的格子纸,补充上面图形的另一半。

总结画法

三、巩固练习

多媒体呈现一半的图形及对称轴,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再观看多媒体演示的报考过程。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你是怎么学会这些知识的?心情怎样?

五、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的第24题。

六、板书设计略

长方形的周长

1.
题目: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片段教学

2.
课文内容:

3.
基本要求:

(1)
试讲10分钟;

(2)
需有师生互动环节;

(3)
适当结合板书。

答案
参考解析:
【试题解析】

一、故事导入

由大家熟悉龟兔赛跑的故事作为课堂的开始,并将赛跑的线路图用课件呈现,提问小兔子跑一圈跑了多少米?

二、探究新知

1.
由旧知引新知

问题1:小兔子的线路图是什么形状的?问题2:怎样来求?

2.
小组交流讨论

多媒体呈现一幅图片,长方形及其长和宽。

用不同方法算出长方形的周长。

长方形的周长我们解决了,相信正方的周长我们也不在话下。请同学们自主探索,正方形的周长。并选出你们更喜欢的计算方法。

得出结论: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巩固练习

1.
基础练习

蜗牛找妈妈。蜗牛背上贴有图形,妈妈手里有周长。

2.
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宽是3。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四、全课总结

同学们今天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

五、布置作业

回家找各出1个长方形、正方形的物体,量一量它们的长和宽,算一算它们的周长是多少?下节课一起分享。

六、板书设计略
链接:https://www.233.com/teacher/jiao ... 12/16152334327.html

提示:文章由233网校-oyjl整合,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欢迎光临 中小学教师资格网 (https://zxxjszg.com/) Powered by Discuz! X3.5